回到
顶部
意见
反馈
首页 > Mod工坊 > 全面战争 > 综合资讯 > 讲武堂 > 大辽国的兴衰

大辽国的兴衰

2016-08-21 15:25:48| 来源: 灵云ら苍月 |   已有[ ]人前来看过    | 已有[ ]人评论

在宋朝诸多对手中,有一个北方强邻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命运与宋朝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就是捆绑在一起。他的存在,让宋朝举国上下惶恐了整整150年。他从建立到灭亡,几乎所有大仗、恶仗都是跟宋朝打的。他也因此成为宋朝前期最主要、最强大的对手。这就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辽国是当时大中国疆域内版图最辽阔的政权。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那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从最初一支不起眼的部落武装起家,战胜了诸多强大对手,缔造了一个空前辉煌的草原帝国。而还是这支昔日的赫赫强旅,在辽国中后期,尤其是在其灭亡时,居然堕落到被一触即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辽军如此状况呢?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探讨。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   ; ; ; ;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契丹是唐、宋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族起源于中国内蒙古西喇木伦河流域,是中国早期著名的鲜卑族分支南柔然人后裔。“契丹”一词,是契丹语“镔铁”的意思,象征着契丹民族象镔铁一样坚不可摧。契丹民族刚刚诞生时非常弱小。北朝时期,曾经被北齐政权打的落花流水险些亡族灭种。隋朝时,契丹臣服于突厥。唐代中、前期,慑于唐帝国的强盛,契丹族是强大的大唐帝国的臣民,承担着纳贡和服兵役的义务。   ; ; ;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从此陷入近60年大分裂、大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从此彻底丧失了对契丹人的约束能力。而回鹘汗国的灭亡,以及取代他的黠戛斯的落后和弱小,则使蒙古高原出现了罕见的权利真空。于是,契丹趁机崛起,一跃成为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就在唐朝灭亡的公元907年,契丹大部落联盟夷离堇(灵云注:即契丹部落联军最高统帅,掌握兵权)耶律阿保机废除遥辇氏部落出身的痕德堇篡可汗位。随后短短9年间,阿保机统一契丹民族,平息了契丹大贵族的叛乱。公元916年,阿保机废除原契丹的可汗选举制度,仿效中原王朝建立皇权世袭制。正式称帝建国,定国号为大契丹。随后的很短时间里,契丹灭亡了存在200多年的“海东盛国”渤海。相继征服了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的奚、室韦、女真等部落。公并且屡次入侵中原,最终于公元937年趁石敬瑭叛乱侵占了长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至此,契丹帝国版图正式形成:北方跨过北海(灵云注:即今贝加尔湖)进入西伯利亚,西部直抵中亚大漠,东部濒临日本海,东北跨越外兴安岭同样进入西伯利亚,南跨长城进入中原,隔白沟河与中原王朝对峙。从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国起,契丹人只用21年时间,就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辽阔、强盛的草原帝国。整个国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几乎是后来的北宋王朝的三倍有余。而且这个帝国完全不同于以往游牧民族政权。先后绵延达200多年,而且经济文化发达,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强大的契丹王朝不仅威震东亚,甚至远波西亚和欧洲。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高丽、西州回鹘、突厥甚至西亚波斯高原的一些政权,都是契丹帝国的臣属国。在很多地方,契丹甚至取代中原正统北宋王朝,成为中国的象征。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 ; ; ;灵云认为,首先应该从辽国军制说起。   ; ; ; ;辽国是游牧民族国家。他的军制即有中原王朝的特点,也继承了游牧部落时代的痕迹。辽国军队的前身,是建国前的契丹部落联盟武装。契丹民族统一前是八个部落组成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各部落都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这些独立的武装力量平时各自为战,战时则在联盟“可汗”的名义下组成联军,而最高首领就是夷离堇。辽国开创着阿保机的家族就是契丹部落联盟世袭夷离堇。夷离堇名义上是大可汗的臣子,但实际上权利却几乎独立于可汗之外。可汗只拥有名义上的行政权。结果,掌握兵权的夷离堇逐步架空了可汗使其最终成为傀儡。部落联盟武装最大弊端就是没有统一性,而且属于最典型的民兵。因此,阿保机在建国后,就着手建立起完善的军事制度和基本固定的武装力量。   ; ; ; ;与宋朝赵氏皇族惊人的类似。辽国开国皇帝阿保机的家族本来不是契丹族首脑。就是因为担任了世袭夷离堇。靠掌握契丹部落联盟兵权,才最终废除了原可汗篡位并统一全族的。因此,阿保机极为重视对兵权的掌控。在汉族和本族大臣的辅佐下建立起一整套军事政治制度。契丹皇帝或掌朝太后是国家最高军事统帅,直接控制着一切与军队建设有关的事物,独掌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这点与中原王朝完全相同。但皇帝一个人毕竟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设立了专门机构作为助手。   ; ; ; ;在皇帝之下,契丹设立了南、北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北枢密院在契丹本土,他的前身就是统一前阿保机的军事组织。因此是帝国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掌管着全国的军事权利。而南枢密院则隶属于北枢密院,专门负责燕云十六州等汉族地区的军事事务。尤其是专门管理由汉人组成的“汉军”。地位和级别远不如北枢密院。

 
南、北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是南、北枢密使,负责帝国南北地区的军事事物,直接向契丹皇帝负责。皇帝通过与南、北枢密院对全国军队进行掌握。如此事关皇室和国家存亡的要职自然不会落于外人。南、北枢密使完全由出自契丹耶律氏皇族和萧氏后族这两大集团的皇亲贵胄。例如,历史上著名的契丹帝国萧氏承天皇太后,他的父亲萧思温,就曾经先后担任过南、北院枢密使。 ;   ; ; ; ;另外,在南、北枢密院之外,辽国还有一种官职很有价值。这就是北、南大王院。而他的主官,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契丹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灵云认为必须明确一点,就是对契丹皇帝里说,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的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北、南大王院管辖的就是契丹皇帝自己的耶律氏皇族迭剌部落!公元922年,开国皇帝阿保机在挫败一系列内部叛乱后,为强化对迭剌部落的控制。将迭剌部落分割为北、南二院,这就是后来的北、南大王院。而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就是皇帝自己的管家。直接控制着皇族部落,掌握着包括皇家近卫军等关键核心力量。甚至可以说直接掌握着皇家生死!因此只对皇帝或掌朝太后一个人而不是对国家政权负责,完全由皇帝或太后本人亲自任命。其实际权利和地位超过南、北枢密使。   ; ; ; ;在此之下,辽国还设立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专门负责守卫五京(灵云注:辽帝国的5个都城,分别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即今天的内蒙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辽宁辽阳市、北京市、内蒙宁城县和山西大同市)的防务。由于是都城,其长官清一色全是契丹皇族或后族的亲王贵族。侍卫控鹤兵马都指挥使司则负责调度边境地区的守军,在其下是各级武官。灵云认为要说明一点。辽国有一种职务和宋朝是相同的,这就是节度使。但与宋朝完全不同,辽国的节度使或其他武官大臣是拥有实际兵权而不是挂名虚衔。   ; ; ; ;按分工和组织形式不同,辽国军队大体包括宫帐军、贵族王公军、从属部族军和汉军等四部分。   ; ; ; ;宫帐军最初是辽国皇家或重臣的辖军。灵云认为你必须明确一点。就是宫帐军并不是契丹皇帝的专署御林军。因为游牧民族出身的契丹人是不造房屋宫殿的。因此无论契丹皇帝还是贵族或契丹化的汉族重臣如韩德让等,都居住所谓的“大宫帐”,也就是豪华的大型帐篷中。甚至在已经事实性定居化的辽国首都,契丹皇帝和贵族等,依然拒绝居住土木结构的房屋而居住宫帐军。因此,护卫这些宫帐的军队就被称为宫帐军。但契丹社会等级极其森严。作为国家正规军,只有皇帝的近亲或皇家显赫人物如后妃或掌朝太后才有资格拥有宫帐军。   ; ; ; ;宫帐军最初主要负责保卫王室、重臣并保护都城等重要城镇,规模很小而且很少直接参战。但是,随着契丹国家的发展和对外战争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其自身的不断扩充。最终,“宫帐军”只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名称,性质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最初的皇家卫队,正式演化成为契丹帝国最重要的大型正规常备军。职责也从保卫皇族变成主要担负征战。   ; ; ; ;早期,契丹并没有正式的常备军。契丹人是最典型的游牧民族,因此其军事结构也和其他游牧民族政权如鲜卑建立的北魏类似,契丹部族全民皆兵。所有15-50岁的男子由本族酋长或官员登记造册,一律编入军籍。平时放牧生产,一旦发生战争立即以“点籍”方式,在本族酋长或官员的带领下自备马匹、武器和口粮参军出征。这种制度贯穿了契丹帝国始终,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起大量军队。但缺点也很显著。首先,这样的军队需要现招集和集结,国家没有正式、大量的常备军,因此无法应对突发的大规模战争。而这些临时招募的军队属于最典型的民兵,缺乏训练战


斗力参差不齐。   ; ; ; ;最重要的,是受历史原因限制,导致契丹权臣、贵族尤其是宗室诸侯王清一色都有自己的常备武装力量。少则数百,多则居然成千上万!而皇帝或皇室控制的常备军却非常有限。这直接导致辽国早期,发生过多次贵族尤其是宗室诸侯王依仗自己的私人兵力发动叛乱威胁皇权的恶性事件!而诸侯为保存实力夺权,或者不出兵或少出兵,或者出兵后临阵有异心,甚至干脆就临敌趁机弑君篡位!   ; ; ; ;此外,当契丹建国尤其是正式进入中原后。契丹皇帝本人开始受到中原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对皇权和军权的关系以及中原国家常备军的意义有了极其深刻的领悟。于是乎,建立直属契丹皇帝自己的正规常备军成为当务之急。而原本作为皇族卫队的宫帐军,在早期是契丹少有的一支常备武力。在历次战争以及平叛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宫帐军规模迅速扩充,职责发生明显变化。最终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大型正规常备军。   ; ; ; ;契丹贵族或重臣,在军事上向来不信任汉人或其他民族。因此宫帐军兵员主要从契丹八大部落遴选。每年,国家都定期派官员,从各部落抽选精壮男子补充到宫帐军。经训练后由国家装备,分拨给各个军镇或贵族、大臣。因此,宫帐军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这些人的私人武装。但宫帐军只属于掌兵者本人,不能继承或世袭。一旦掌兵者逝世,他所属宫帐军就会转为国家军队。此外,随着契丹进入中原开始接触大量汉人。也开始挑选少量忠于契丹人的汉人加入宫帐军。但数量相当少兵不构成主力。此外,宫帐军还有渤海、奚、室韦、女真等族士兵,数量也很少。因此,宫帐军中契丹人构成兵力绝对主体。  作为国家王牌兵力,宫帐军的武器装备是一流的。契丹族在冶金技术上远远不如中原,但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冶铁技术。而且,不仅历次战争中俘虏了大量汉族工匠,后来还侵占了科技发达的燕云十六州,冶金等军工科技取得长足进步。宫帐军全是骑兵。装备有弓箭、铁制弯刀和长矛。士兵拥有铁制盔甲,很多战马还披挂着由皮革和金属、皮革制成的马甲,基本属于重甲骑兵。但又不同于同时期欧洲只能近战的重骑兵。即可以远距离弓箭射击,也可以用刀枪近战,战斗力非常强悍。宫帐军装备的是最普遍的蒙古马。蒙古马的缺点是身材矮小、载重力和爆发力小、冲锋速度慢。但优点是耐力极强,可以长时间远程奔跑。不挑食且环境适应力极强!可以适合各种严酷环境和饲料,甚至可以在冰天雪地中,用马蹄刨雪寻找食物。通常,契丹一个士兵拥有多匹战马用于换乘,速度和机动性非常强大。 ;   ; ; ; ;贵族王公军是辽国最古老的武装力量。他的前身其实就是统一前契丹各部落贵族的私人武装。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有一样的传统。各部落大到酋长小到头领,清一色都拥有自己的独立武装,其实就是私人部曲。阿保机统一契丹族过程中为减少阻力,并没有将这些旧贵族统统消灭。而是采取了打、拉结合的战略区别对待。尤其是为争取契丹上层大贵族支持稳定人心,阿保机完整的保留了贵族拥有私人武装这一本族传统。   ; ; ; ;契丹建国后,贵族私人拥兵的制度完整保留下来。而且,这些贵族清一色拥有自己的领地、牛马和民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众多贵族,尤其是最显赫的契丹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两大部落的王侯,都拥有大量私人武装。这些武装完全归贵族自己所有,兵员主要来自其所属部众甚至是奴隶。由他们自己组织、训练和供养。少则数百多则数千!   ; ; ; ;辽国早期,契丹人传统制度影响十分强大,尤其是贵族为维护自己利益竭力保持私家武装。这些军队始终是贵族私人财产。一旦国家发生战争,皇帝就将向王侯贵族发出征兵令。而贵族则有义务出兵或亲自领兵参战。而且不光出人,还要自己提供士兵所需战马、衣甲、兵器和口粮等。如果战斗中发生战损伤亡,皇帝将给于适当的经济补偿。而出兵尤其是亲自领兵出战的贵族,战争中拥有优先劫掠权,战后对战利品如财宝或奴隶则有优先挑选权。当时契丹国家正规军规模、数量有,而且军事制度还遗留有强烈的旧式色彩。因此,贵族王公军成为军队重要来源,成为辽国早期对外用兵的主力。在当时辽国军事和国家政治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 ; ; ;贵族王公军不受政府管辖,因此经常成为诸王叛乱的工具。诸王都出身皇族或后族,而皇位又是那样诱人,谁都想过把皇帝瘾。既然手里有钱有地更有兵,那借此发动叛乱就是顺理成章了。于是乎,历次辽国内乱尤其是开国初期,贵族王公军无一例外的都是中坚。动辄就会发生贵族王公军与皇家亲军之间的杀戮。而大量兵力散落在中央控制之外,对中央政权和皇权的稳定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对付诸王篡位成了历代契丹皇帝最要命的大事。   ; ; ; ;从辽景宗(灵云注:辽景宗自己就是政变后由权臣拥立的)起,在著名的女政治家萧绰一手策划下。辽国开始大规模改革,其重点就是打击、削弱诸王私家兵力。如此要命的举动自然引发了诸王激烈的反抗。萧绰对此拉一部分打压分而治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诸王势力。但灵云认为她的改革并不彻底。因为王侯有地拥兵不是后天产生的。他直接起源于契丹民族诞生时,是契丹民族的民族传统。也就是所谓的“祖制”。到萧绰时代已经整整延续400年之久!   ; ; ; ;萧绰虽然文韬武略,但她确实无力,更不敢从根本上撼动--因为这直接涉及整个契丹民族上层集团的根本利益,拥有不可能根除的强大势力。萧绰如果真如此,她就是要与整个契丹贵族集团对抗!这显然是不可想像的。事实上,萧绰也确实是无能为力--她竭尽全力的震慑了诸王。但当澶渊之战中她和朝廷被宋朝反包围在中原后。已经安分的本土诸王立即蠢蠢欲动图谋叛乱。这给了萧绰最沉重的打击。也是促使她最终放弃入侵中原野心最重要的原因。澶渊之盟达成后,萧绰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全速回国就是怕夜长梦多。当然,经过历代中央政府尤其是萧绰的努力。到辽朝中、后期,贵族王公军已经受到严重削弱无法对皇帝构成威胁。   ; ; ; ;辽国在对外扩张过程中,陆续征服了中国北方众多其他游牧渔猎民族如女真和渤海等。随着战争规模和版图的不断扩大,辽国需要的骑兵越来多。但契丹族人口有限,于是这些从属民族或部落在被征服后,就成为辽国军队重要兵源,这就是从属部族军。从属部族军并不是常备军,而是战时临时招募的。因为契丹人是最典型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本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都不信任。尤其不信任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灵云注:后来的史实证明契丹人的警惕是对的)。因此除非万不得已才会征召部落军参战。这些部落平时正常游牧生活,一旦辽国发生不可逆转的、灾难性的重大战事,现有兵力无法满足需要。大契丹皇帝才向帝国领土上所有民族、部落发出征发令。一旦接到命令,当地的契丹官吏或部落酋长就立即组织并亲自带领部落中所有能出战的男子,自备马匹、兵器和口粮星夜兼程赶往战场。  


 部落军虽然是临时招募的,但由于契丹本族兵力有限。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几乎肯定要兵力不足。因此,部落军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最经典的代表就是著名的北宋“雍熙北伐”(灵云注:关于雍熙北伐详见灵云ら苍月之前的《【原创】记北宋雍熙北伐上.中.下》)。雍熙北伐前期,面对北宋40万大军辽国兵力全线告急。关键时刻,辽国承天太后萧绰派使者星夜兼程奔赴帝国各地去征调大军!西起中亚大漠东到日本海,庞大的契丹本土(灵云注:即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和蒙古地区)上,各族几乎所有青壮年男子都被动员起来!结果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辽帝国拥有了由契丹、渤海、女真、白达达(灵云注:即后来著名的蒙古汪古部)、室韦(灵云注:即蒙古人的祖先)、奚人、斡亦剌特、巴尔浑、兀尔速特、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灵云注:即著名的中国黑龙江五国部)等北方游牧民族所组成的,最精锐的三十万塞北游牧骑兵!一契丹军相比,这些家伙简直是此前中原人闻所未闻的北方怪物!他们操着各种语言,装备和衣着打扮各不相同!其中,来自黑龙江和更远的贝加尔湖的骑士们,身上穿的是兽皮,头盔上则插着鹿角。武器更是五花八门,除了弓箭弯刀以外,还有斧头、钩枪甚至套马杆等。这支援军对最后击败宋朝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   ; ; ; ;契丹人在进入中原前,就已经在战争中掠获了大量汉族人。除了当奴隶外,为弥补本国军队数量不足,契丹人将一些汉人编入军队。一开始还和其他民族士兵混编。可当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后,辽国的汉族人口急剧膨胀。于是,开始组建汉人为主的军队,这就是辽国汉军。按时间划分,辽国汉军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占领燕云十六州前,在北方地区组建的老汉军。而占领燕云十六州后,由于当地在燕山、太行山之南。因此,用当地汉人组建的新军被正式命名为“山南汉军”。这支军队构成了日后契丹汉军的主体。汉军的装备是最次的。吃的最次,武器质量低劣而且缺乏防护装备,基本就是一支轻步兵。   ; ; ; ;辽国本来都是骑兵没有步兵和特种兵。契丹铁骑虽然善于野战却不善攻坚。开国初期对中原的坚固城池一直有心无力。而且,契丹人科技落后,并不会制造和使用攻城器械。例如,阿保机就曾经数次南下进攻幽州。结果骁勇善战的契丹骑兵在幽州等坚城下,被汉人依托城防以各种武器杀的一败涂地。而且契丹本族兵少,根本无力承受攻城战那异常惨重的伤亡。因此汉军成了最好的选择。尤其是辽国在历次同宋朝的战争中俘虏了大量宋军。在契丹贵族看来,这些有军事经验的战俘不同一般百姓。留着绝对是隐患杀了又可惜,而白养着又要消耗大量粮食。   ; ; ; ;于是乎,这些宋军战俘几乎全被编入汉军。但却是地位最下贱的汉军,而且被推上最惨烈的攻坚最前沿战充当炮灰!历次战争中,契丹铁骑剑拔弩张在后方督战,战俘都被捆绑着押送到阵前。在刺刀威逼下,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坚城,如果后退则会被契丹骑兵无情砍杀!此外,辽国后来依靠缴获和俘虏,陆续获得了不少宋军的攻城武器,如重炮、攻城车和猛火油柜等。这些武器后来也又汉军掌握。例如就组建由汉军构成的炮兵。但战时依然要被契丹本族军监视。   ; ; ; ;汉军构成了辽军步兵的绝对主体,承担了最艰苦、伤亡最惨烈的战争。但是在辽军中地位最低待遇最差。因为契丹人是最典型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汉人从来就不信任。汉军不仅装备落后待遇最差,而且中、高级军官清一色全由契丹人或渤海等亲契丹民族担任,汉人在辽军中只能担任低级军官。契丹军官对汉军士兵的歧视是极为残暴的。汉军只被当作炮灰甚至奴隶看待。打骂欺压是家常,动辄还可能被杀戮。   ; ; ; ;因此,辽军中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直接后果就是早期汉军经常发生哗变。尤其是在“雍熙北伐”初期,当宋军取得巨大胜利后。燕云十六州的汉军无不人心浮动!大批士兵在下级汉族军官带领下杀死契丹长官归顺宋军,导致辽国朝野震惊!直接导致战后辽国承天太后对内政进行大规模改革,试图改善军队中异常尖锐的种族冲突。例如此后,辽军有明文法律严禁欺压汉军官兵。但受历史等诸多原因制约,辽军中的种族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根治,事实上也不可能被根除。终辽国始终,汉军始终是辽军中地位最低下的。   ; ; ; ;以上四部分军队,构成了辽国军队的主体。但灵云认为必须说明一点,就是他们都不是契丹帝国最精锐的武力。和宋朝一样,整个契丹帝国真正最精锐、最生猛的武装力量同样也由契丹皇帝本人或掌朝太后亲自、直接控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契丹帝国皇室御帐亲骑!   ; ; ; ;御帐亲骑的前身,就是耶律阿保机担任夷离堇时的私人卫队。顾名思义。御帐亲骑就是指卫戍契丹皇帝或掌朝太后御用宫帐的贴身近卫御林亲军!这支军队成员全是契丹人,由千里挑一的,直属皇帝的部族壮丁组成。军官完全由皇帝或太后亲自任命,完全出自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高级军官则完全出自耶律氏,目的就是为确保对皇帝的绝对忠诚。开国初期契丹族人口少,加之兵员选拔极为严格,因此御帐亲骑总兵力始终徘徊在2万人左右。但都是精兵中的精兵。  


 契丹的冶金和军工科技比较落后,但作为皇帝的贴身直属亲军得到不惜血本的全力武装。因此御帐亲骑的武器装备和待遇是最强的。钢制军备在契丹军队中绝对是奢侈品,通常只有军官有资格使用。但御帐亲骑居然普及了由被俘的中原工匠制造的钢制军械。与宫帐军装备的铁制甲胄不同,御帐亲骑清一色全是重装钢甲骑兵!士兵有一顶钢制头盔。披挂的则是层叠的鱼鳞钢甲!在前、后胸则有两块厚达两毫米的、足有餐盘的掩心镜。战马也披挂着马甲。马甲里面是皮革,外面是一层铁制鱼鳞甲,马头上还戴着铁制护面。 ;   ; ; ; ;在武器上,御帐亲骑装备有先进的钢制刀矛和强大的复合弓,在射程和砍劈力上远远超过其他军队的普通铁制武器。最重要的是,御帐亲骑战马极为特殊。不是辽军普遍使用的矮小的蒙古马。而是清一色武装了来自西域,著名的中国伊犁-哈萨克纯血马。与矮小的蒙古马相比,伊犁-哈萨克纯血马外观高大俊美体质强健,拥有极强的爆发力、耐力和负重力而且生性机警。在近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最优良的战马,也是中国本土最适合作为重骑兵坐骑的马种。唐诗中流传千古的“天马”,指的就是伊犁-哈萨克纯血马。在宋朝,这种产自西域俊美的高头大马是绝对的稀罕物!即便在辽国也只有皇家亲军才可以大量使用。结果,其他辽军大多穿普通军服骑矮小的蒙古马。御帐亲骑却清一色锃亮的精钢甲胄外加俊美的高头大马。导致御帐亲骑在外观上就与其他辽军有极大差别。   ; ; ; ;御帐亲骑极其重视平时的训练,其训练甚至可以用残酷来形容。包括弓弩射击、近身刀矛搏杀技巧和骑术训练以及长途行军等。作为皇帝的亲军,精良的装备加上优秀的士兵,御帐亲骑的战斗力可想而之!向以凶悍暴虐、勇猛善战著称于世。无论面对怎样强敌,哪怕明知必死无疑,人和战马都异常生猛从不退缩,极强的战斗欲!平时,御帐亲骑专门拱卫皇室宫帐很少参战。可一旦面临危局,往往作为杀手锏来力挽狂澜。例如,在“雍熙北伐”前期,辽国兵力全线告急,迫切需要拖住宋军以争取时间调集援军。于是,辽承天太后破釜沉舟!将5000名御帐亲骑派往幽州划归名将耶律休哥指挥!正是这支5000名御帐亲骑,在耶律休哥的指挥下绕过涿州,向宋军背后远后方迂回攻击。以异常强悍的战斗力迅速击溃后方万余宋军切断了其粮道!导致宋朝北伐主力东路军10多万人因断粮被迫撤出涿州。为辽国调集援军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   ; ; ; ;在此后历次侵宋战争中,御帐亲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丢脸的时候。公元999年九月初,辽萧太后带着自己的儿子圣宗,率10万铁甲骑兵御驾亲征,越过易水大举攻宋。辽军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宋军一触即溃。辽军攻破狼山后,直奔战略咽喉遂城。这里虽是河北战略咽喉,但城池矮小且只有区区3000守军。辽承天皇太后根本没有将这屁大的地方在眼里。认为“弹丸孤城,稍顷即克之”。但结果却让她大为震惊--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城内的宋朝军民在名将杨延昭的统帅下拼死抵抗!从公元999年九月初一直到11月整整3个月间。10万辽军先后以云梯、楼车、攻城塔、冲车和地道等方式。在树百门远程重炮和数万弓箭手的掩护下,以立体化集群攻击的方式先后发动了数千次排山倒海般的猛攻均被击溃。   ; ; ; ;危机时刻,杀红眼的萧太后孤注一掷,投入最精锐的3000御帐亲骑组成敢死队。为鼓舞士气,萧太后披挂盔甲战袍亲临战场亲自擂鼓督战。她儿子辽圣宗则着皇袍亲临前线为敢死队斟酒壮行!!!以往,御帐亲骑都不负众望的完成使命。可这回萧太后却大大的失算了。御帐亲骑是最典型的重甲骑兵,拥有举世无双的攻击力,可以在平原野战中确保击败一切对手。但是,这些游牧出身的契丹骑士从来就不善于攀爬云梯攻城的勾当。面对中原的城池攻防结局可想而之--御帐亲骑们向以往一样无惧生死,挥舞弯刀嚎叫着扑向遂城。可到城墙下后却便得异常笨拙,根本不懂如何作战,很多人爬云梯甚至比走钢丝的狗熊都笨。结果成了守军打击的活靶子。在密集的箭雨和飞石下,3000御帐亲骑基本全军覆没。契丹最精锐的王牌遭遇自诞生以来最惨重的打击,在杨延昭手下折戟沉沙.   ; ; ; ;辽国的军队大体上就是由以上几种组成的。开国初期,辽国军队只有20万余万。却从日本海滨一直打到中亚大漠,开创了空前辽阔的版图。在历次战争中,契丹铁骑都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尤其是在与宋朝的战争中,屡次给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宋军造成毁灭性打击。到澶渊之盟为止,辽国总共消灭了至少40万宋军精锐,几乎相当于把当时宋朝禁军歼灭一遍。不仅确保了对燕云十六州的占领,更从根本上摧毁了宋朝对辽国的进攻意志,确立了辽对宋的优势地位。   ; ; ; ;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依靠强大的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辽国成为左右东亚的重要力量。不仅在后来威胁、勒索宋朝增“纳”币依。而且成为宋与西夏之间重要的制衡力量。尽管在后来与西夏的战争中5万辽军全军覆没,但依然成功的迫使西夏称臣纳贡。公元1016年,在平定西部乌古、敌烈等部落叛乱后,契丹3万铁骑横越瀚海天山,远征西域名城喀什噶尔(灵云注:即今新疆喀什),随后西出进入中亚大草原击败了当地突厥诸部,产生了爆炸性的震撼!这是自安史之乱300年后,中国军队首次出现在中亚腹地。中亚、西亚甚至遥远的欧洲诸国从此领教了辽国的威势。契丹铁骑从此威震欧亚!  

 
可就是这样一支赫赫强旅。在辽国立国180年后,居然变得不堪一击!公元1114年春,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与开国初期相比,当时的辽国宫帐军数量超过40万,御帐亲骑达5万人。加上各种军队全国号称“带甲百万”,而造反的女真兵只有区区数千人。可就是如此悬殊的比例下,辽国派去平叛的几路大军都被打得一败涂地。公元天1115年,感觉事态严重的辽末代皇帝天祚帝率包括御帐亲骑在内的30万铁骑御驾亲征。结果被女真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本人狼狈逃跑。区区千余女真兵就可以击轻易溃数万契丹骑兵。公元1120年,区区一万来人的金军,只用不到一天就攻克重兵驻防的辽国象征上京临潢府(灵云注: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5万契丹守军稍做抵抗便全军投降。至此,契丹人对这些自己昔日的奴隶,居然产生“女真满万,天下无敌”的恐惧。此时的契丹武士与当年生猛的前辈简直天壤之别,相反与南边的宋朝同行到惊人的类似:毫无战斗力到一触即溃的地步。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昔日的大漠雄鹰变成如此的草鸡呢? ;   ; ; ; ;灵云认为,这是辽国自己一手造成的!   ; ; ; ;契丹是最典型的游牧民族。和其他同行如蒙古和满洲一样,他强大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当年艰辛游牧生活以及不断争战的锤炼。辽国前期,军队人数也就20万左右,即便是全国动员也不超过50万。可这些军队大多生长于极北苦寒之地,常年经受着严酷的锻炼因此战斗力极为强悍。当时不断的大规模战争实在的锤炼并保持着契丹武士的战斗力。尤其与北宋30多年的战争。在中、前期,北宋始终是辽国最强大的敌人。除了与西夏的一次贺兰山之战外,辽国几乎所有大仗、恶仗都是和北宋打的。北宋也是当时唯一可以和辽抗衡的大国。按说在双方战争中,宋的损失尤其是人员伤亡远远超过辽,辽依靠战争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可更成很大损失。尤其是战争中,青壮年男子动辄成千上万的伤亡,对人口数千万的宋朝都是打击。对人口稀少的契丹人来说更是完全无法承受的(这点很象今天的以色列)。但也应该说,辽军战斗力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和宋的战争。   ; ; ; ;可是,公元1004年年底发生了根本转折。宋辽正式达成和平条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灵云认为,抛开宋朝的屈辱不谈,《澶渊之盟》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和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宋-辽两国持续整整30年的战争宣告终结。此后,除了边境偶尔有小摩擦外,双方均严格遵守和约维持了和平局面,整整130年间没有再发生战争。   ; ; ; ;《澶渊之盟》给双方尤其是辽国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双方最高统治集团都不约而同的,极力来维护这个和约。但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辽国最强大的对手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西夏是辽的属国,而且两国有共同的敌人宋朝,虽有冲突却不可能给辽造成重大打击。从此,除了周边小国如高丽偶尔作祟和国内的部族叛乱外,再也没有可以对契丹构成致命威胁的势力了。而这些小东西对庞大的辽来说,连蚂蚁都算不上。于是乎,辽国从此再也没有大的战争了。   ; ; ; ;没有了战争,辽国国内开始进入长达130年的和平时期。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和来自宋朝的岁币,使辽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最重要就是燕云十六州。没有了战争威胁,边境还有互市贸易,这片农业、经济和文化科技发达的中原领土此时终于开始发挥他的价值!大量物质和文化财富从这里被创造出来。与其他北方游牧民族一样,中原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契丹人有超乎寻常的吸引力。尤其是历代契丹皇帝都有“中原正统”情结。不仅对中原文化非常仰慕,更将燕云十六州视为未来入主中原的门户大力经营。   ; ; ; ;于是乎,从辽国中期开始,包括皇家贵族,大批契丹人蜂拥进入燕云十六州。契丹统治重心开始从蒙古打磨转移到这里。这片不大占领区逐渐取代塞外契丹本土,成为辽帝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产生了两个必然结果:一方面,受中原的发达文明的影响,原本落后的契丹族科技、经济和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进化,从最初的奴隶制演变为封建制社会,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这对辽国无疑是有益的。   ; ; ; ;可另一方面,为强化对燕云十六州的占领,契丹皇帝有意将大批契丹人和渤海人移民中原。与满眼黄沙枯草的荒凉老家相比,瑰丽的中原花花世界对契丹人尤其对其贵族来说具有无法抗拒的、致命诱惑和影响力!他们很多人几代都没有领教过如此的繁华富庶。以前没功夫消受,现在没有了战争,自己又是统治民族占尽优势,终于可以尽情享受了。随着环境稳定,契丹族人口开始迅速增加,兵力也随之急剧扩充。于是乎,这个原本骁勇善战、吃苦耐劳的游牧民族,开始迅速转入安逸的享乐定居时期。而其直接后果就是--在中原汉地强大安逸的经济、文化腐蚀下,契丹这个曾经尚武的民族。除了在留蒙古老家的少量人员外,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皇帝到平民,从贵族官吏到士兵急速腐化、堕落!  



 到辽国后期,皇帝昏聩无能,任用奸佞只知享乐。诸王贵族不仅骄奢淫逸,而且不断内讧叛乱。国内法度形同虚设,贪官遍地污吏满眼。军队中更是腐败横行,军官贪污受贿是家常便饭。契丹皇帝和贵族此时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原本是最典型的游牧民族,可贵族们除了打猎这个娱乐项目外,已经将祖宗的习俗几乎抛得一干二净。尤其是,此时大部分契丹皇帝不仅不再弯弓,相反居然整天捧着儒家经典舞文弄墨,甚至干脆跟一帮汉族儒生畅谈琴棋书画。例如 ,辽道宗耶律洪基本人被称为“儒学皇帝”。深通音律善书画。最爱好诗赋尤其是唐诗。最大的爱好就是跟汉族儒臣把酒吟诗,最大的享受是作诗后赏赐给王侯大臣。皇帝尚且如此其他人就不难想像。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不仅通晓汉学儒家经典,而且深通中华古乐善琴瑟更做得一手好乐。被当时的宋人赞誉为“契丹女儒”!而此时的契丹皇家和王后们,最爱的已经不是骏马兵器,而是中原的瓷器、丝绸等奢侈品。契丹族那曾经的铁马金风此时早已荡然无存,国家大量财力被用在这些上面,贵族官僚的精力也全倾注在奢靡享乐上。 ;   ; ; ; ;贵族如此军队就不难想像。契丹族士兵虽然也受长官欺压,但毕竟是统治民族有诸多特权因此也是享乐成风。燕京等城市随处可见牵狗架鹰、游手好闲的契丹兵。他们此时早已不在演武习军,而是与南边宋朝同行一模一样--整天横行乡里,轮着刀枪四处抢掠欺压百姓!或者混迹与酒肆、茶楼或妓院中。由于常年如此,武功早已荒废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曾经威震欧亚的契丹骑士,很多人此刻居然不会骑马拉弓!   ; ; ; ;契丹皇帝的御帐亲骑曾经是这个民族最强大的武士。可随着安逸生活的到来战争少了,人员伤亡也就少量。随着皇室的腐化堕落,原本严苛的选兵制度逐渐荒废。而很多契丹人发现,如果能混进御帐亲骑就成了皇帝的人,对未来升官发财有大大的好处,众多人依靠贿赂选拔官吏混进御帐亲骑。而皇帝也发现,大力扩充御帐亲骑的规模绝对有利于维护皇权防止叛乱。于是到辽国后期,御帐亲骑的兵力迅速增加到5万人。可除了极少数有战斗力外,主体战斗力却不值一提!而这有限的战斗力,居然是来自陪皇帝日常打猎!皇帝的亲军尚且如此,其他军队几乎不可想像!   ; ; ; ;契丹军队的规模空前壮大了,却几乎毫战斗力,成了一群最典型的“老爷兵”。至此,曾经威震天下的契丹铁骑消失了。他没有被刀枪消灭,却被自己的腐败、堕落打倒了。当女真起义后,拥有至少50万契丹骑兵的辽国,对区区万把金军居然毫无抵抗能力,将领跑的比兵都快甚至干脆投降。貌似庞大的契丹族军队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一触即溃。辽末代皇帝天祚帝眼睁睁的看着一支支平叛大军灰飞烟灭却毫无办法。万般无奈下,天祚帝只得派原本最不信任、最受歧视汉军出战。汉军在战斗中的表现出乎意料,给金军造成很大打击。可如此危机时刻,本应是辽国最后希望的汉军居然还是契丹军官欺压的对象!此时的契丹军官打女真没能耐,对付汉军士兵却如虎狼一般。汉军士兵正面要跟女真人拼命,背后还随时要受契丹军官压榨,结果哗变自然就发生了,随着这最后支柱的瓦解,辽国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 ; ; ;灵云认为有必要说明一点。辽国国土庞大且契丹人居住分散。因此,部分北方的契丹驻军还保留了相当的战斗力。例如按契丹祖制,始终有一支3万人的战略预备队永久驻扎在可敦城(灵云注:即今蒙古国乔巴山市)。这支军队永久的生活在漠北,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他最终成为耶律大石在中亚复国的基石!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辽国在燕京有支一万来人的残兵败将。按说这是一群腐化到家的大爷,之前早被女真人打的满地找牙。可就是这帮堕落到极点的契丹老爷兵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两次战役中,居然在耶律大石的指挥下,将北宋王朝派来夺取燕云十六州的整整30万禁军打的全军覆没!可当金军到来,他们却一枪没放全体投降。这对北宋来说无疑是天大的讽刺和耻辱!对此,我们恐怕只能用“垃圾打败更垃圾的”来形容了。   ; ; ;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辽朝军队的没落,是契丹统治集团一手造成的!翻开史书我们看到的,这种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后急速腐化堕落,最终导致亡国的事件比比皆是。灭亡辽的女真人曾经横行天下,却在入主中原后步了辽的后尘。其后的蒙元铁骑和满清八旗无不如此。甚至连西方的奥斯曼帝国也未能幸免。而即便是中原王朝如宋、明,在国家中、后期也是一模一样的光景。例如,契丹的老邻居、老对头北宋王朝,他的军队兴衰和国运,尤其是晚期从皇帝到军队的腐化堕落与辽国完全一模一样,甚至还不如辽国!这几乎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所有封建王朝无法回避的宿命。不能不引发后人的深思。塞北高原的凛冽寒风,在永远向世人讲述契丹这只大漠苍狼从弱小走向辉煌,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千古悲歌时,也永远提示着后人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永恒真理!!!














  • |
  •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