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顶部
意见
反馈
首页 > 游戏资讯 > 最新资讯 > 三国时期,每次打仗都是多少兵马?

三国时期,每次打仗都是多少兵马?

2017-07-01 22:20:54| 来源: 互联网 |   已有[ ]人前来看过    | 已有[ ]人评论
我国古典小说中,对军力的夸大乃是常规。横竖小说作者不需要思考补给和人力,上下嘴皮一碰,便是十万、二十万,甚至五十万、一百万大军,只需看着热烈威武就好。

《三国演义》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相对算对比靠谱的,但毕竟也是三虚七实,里边军力夸大的不在少数。偏偏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力无穷,里边不少军力数字被当成了前史,如闻名的“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
本篇,老巴就为您聊聊《演义》中闻名战例的军力,和对应的史书军力。
首要看群雄并立的第一场大混战:十八路诸侯征伐董卓。
《演义》毛本第五回叙述,曹操召唤征伐董卓,有17路诸侯呼应,加上曹操合计18路。关于军力:
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
18路诸侯,多的三万,少的一二万。其间袁绍是3万,公孙瓒是1.5万,曹操是1万。这么算起来,18路诸侯总军力下限是20多万,上限是40多万。
 
前史上,的确发生过诸侯征伐董卓的事,不过马腾、陶谦、孔融、公孙瓒等几路并没有参与进来。这些诸侯也并未如小说相同聚集在一起,而是分红几路驻扎。《三国志.武帝纪》叙述了其间的一些军力状况:
(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袁绍、张邈、乔瑁、袁遗、鲍信等诸侯)一起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鄴。……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步。
诸侯中,袁绍、王匡、张扬屯兵河内,张邈、刘岱、乔瑁、袁遗、鲍信、曹操、张超屯酸枣,孔伷屯颍川,孙坚、袁术屯南阳,韩馥屯邺城。其间,三国志原文说了袁术等十人是“众各数万”。不过这数万自身领域对比宽,两三万到七八万都能够叫数万。即便按起码的两万核算,这十路诸侯总数也有20万之多。此外曹操有军力五千,孙坚有数万,张扬是几千,张超估量军力在一二万左右。这么算起来,前史上十四路诸侯的总军力最少在20多万,和《三国演义》中大致适当。
再从另一个视点算,张邈、刘岱、乔瑁、袁遗这几个屯兵酸枣的总军力是十余万,再加上曹操(5000)、鲍信(二万多)等,总军力也许为15-20万。再加上河内的袁绍、王匡和张扬,总军力四五万到十万;南阳的孙坚、袁术,总军力四五万到十万,颍川的孔伷和邺城的韩馥,总军力四五万到十万,这么诸侯的总军力大致下限为30万,上限为50万。
这么一算,关于诸侯征伐董卓一战,《三国演义》的军力不光没有夸大,几乎反而显得对比保存了。大概这次战争自身两边发动的军力规划现已足够大(尽管并未悉数投入),所以罗贯中无须夸大吧。
下面再看看三国中另一场要害战争——官渡之战。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的前哨战——白马坡,颜良带领的袁绍军为“前部精兵十万”,而曹操则是“操引兵十五万,分三队而行。于路又衔接刘延紧急文书,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山扎住。”尔后关羽飞马斩颜良,“曹军乘势进犯,死者数不胜数;马匹器械,争夺极多。”即袁绍最少丢失了数万这个量级的戎马。
紧跟着的延津之战,袁绍方“文丑自领七万军先行,令玄德引三万军随后”,曹操方军力不明,成果袁军再次大北。
最终,袁绍主力大军压境时
却说袁绍发兵,望官渡进发。夏侯惇发书紧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绍……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
便是说,加上之前颜良、文丑两军的折损,在《演义》的官渡之战中,袁绍一共出动了七八十万大军。而曹操前后集结的军力大概是十多万,其间把守官渡的军力是七万。两边出动的总军力挨近百万,在《演义》中也算是稀有的大战争了。
那么,官渡之战前史上两边的军力为多少呢?袁绍方面是步卒十万,马队一万,即大概11万人。而曹操方面,《武帝纪》说其把守官渡的军力不满万人,但曹操一起还出动了多路戎行扰袭袁绍,一般以为其发动的总军力在二万到四万之间。
也便是说,《演义》将袁绍的军力夸大为前史的7倍左右,将曹操总军力夸大为原先的四至八倍左右。这么制造出实在前史上并未存在的战争规划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演义》中尽管夸大了总军力,却对详细的战术军力没有改变。写袁绍留淳于琼带二万人守乌巢,后来乌巢遭到突击,又派蒋奇带1万人去救援乌巢,派张郃高览带5000人去狙击曹营。这个军力规划,朴实又成为前史上的了。
接下来,再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力尽人皆知,“八十三万”。这也是整部《三国演义》中单独出动的最大军力。
而对前史上的曹军,也有很闻名的一段剖析,是周瑜对孙权说的:
彼所将我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怀疑。(《资治通鉴》引《江表传》)
华夏原班人马最多十五六万,刘表降兵最多七八万,那么总军力大概是22-24万。这一段对比风趣的当地在于,首要这是周瑜给孙权估量的曹操戎行上限,上限22-24万,实在数字应当更少。但另一方面,周瑜的意图又是劝孙权消除顾忌,那么对曹操军力也不会夸大太多,甚至也许成心略微往少里说一点点。这么一来,20余万这个规划,根本能够以为对赤壁之战曹军军力的最合理估量。
《演义》中将20余万的曹军,夸大为83万,扩大为3倍多到4倍。这个扩大比率姑且比不上官渡之战的袁绍军。
至于另一方刘备、孙权,《演义》并未夸大他们的军力数。周瑜所部依然是3万人,而刘备所部依然是诸葛亮自称的“关羽部万人”+“江夏刘琦万人”,即2万余人。
这么一来,前史上是曹军20余万对孙刘联军5万,大概4-5倍的优势,在《演义》中则成为了曹军83万对孙刘联军5万,10多倍的优势。这也是更能表现诸葛亮风火并用的汗马功劳。
还有一场主要战争,当然便是火烧连营的夷陵之战了。这一战,刘备的“倾国之兵”,《三国演义》中大致设定为70多万人:
(刘备)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共兵七十五万,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班师。……孙权听罢,收了二人,乃谓百官曰:“今刘玄德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其势甚大,如之奈何?”(毛本81回)尚书刘晔曰:“近东吴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万,上下齐心,更有江湖之阻,不行卒制,陆逊多谋,必有预备。”(毛本85回)
而东吴方面,孙权先命孙桓、朱然带五万人迎战,尔后又派韩当、周泰等引兵十万阻拦。后来陆逊拜将以后,“逊领命下坛,令徐盛、丁奉为护卫,本日班师;一面调诸路军马,水陆并进。”可见陆逊仍是带了一批援军去的,数量不详。但既然是陆逊作为大都督,后续集结的戎马应当不少于数万之众。但一起,孙权前面现已把大多数名将都派出去了,陆逊带的援军,应当也不至于超越从前出动军队的总数。假如前面只派出15万,后边却让陆逊带30万人去,这有点扯。所以,陆逊援军的上限应当就15万左右。
这么一来,《演义》夷陵之战中吴军的军力大致在20万到30万左右。蜀军是吴军的三倍左右。
那么前史上呢?前史上,刘备东征的军力,各家观念纷歧。史书中有冯习、吴班带四万人出峡口的记载,所以下限是4万,上限有人以为七八万,有人以为超越10万。而东吴方面,史书有记载陆逊带兵五万防护,再加上孙桓所部,总军力大致是六七万这个量级。
《三国演义》将刘备所部夸大为前史的6-15倍,而将东吴军力夸大为3-4倍。这么,前史上正本两军旗鼓相当,或许蜀军数量略占优势的一次大战,被《演义》改成了数量悬殊的以弱胜强。
最终,说说诸葛亮、姜维的每次北伐。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其间首次、第2次、第六次都说了出动军力为三十余万。而姜维的九伐华夏,除了数次军力不明,其他计有一次是五万,有一次十五万,有两次二十万,有一次三十万。
实践在前史上,诸葛亮、姜维师徒的北伐,除了诸葛亮在234年的一次明说军力到达十万外,其他各次,很也许军力都在十万以内。由于以蜀汉戋戋一地,要供养过于巨大的军力,正本便是很艰难的。带263年蜀汉消亡时,全国的军力也不过10.2万,这包含了东部、南部边境与内地的驻扎人马。所以,《演义》中对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的军力,一般也都进行了二三倍甚至四五倍的夸大。





  • |
  • |

热门排行榜